哲学、宗教、法律、科学甚至商业都在探索人格问题。虽然“人”的定义看起来像是纸上谈兵的神学,但它在现实世界中有一系列的含义,其中许多是有争议的。例如,在美国,关于企业人格(企业与个人享有同等权利)的讨论非常热烈。“人”的定义也是堕胎辩论的中心问题。
人格问题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:人的生命究竟何时开始或结束,以及活着是否就是人。即使每个人都同意生命从何时开始,在活着是否赋予人自动人格的问题上仍存在很大分歧。
广告
以堕胎辩论为例,一些人认为生命始于受孕,因为人类DNA一旦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会形成并存在。细胞最初的分裂意味着有了生命、生长,并很快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。另一方面,另一些人指出,受精卵没有自我意识或理性,也没有被认为是完全人类的特征。它没有个性,没有做决定的能力,也没有进行其他形式的高级认知思维的能力。根据这个推理,怀孕早期的受精卵可能是活着的,但还不是一个人:它是一个潜在的人。这类似于青春期前的孩子不被认为是成年人的想法,因为他们有成为成年人的潜力。
类似的争论集中在生命的终结上。让我们以一个指定自己是器官捐赠者的人为例。他已经同意在脑死亡后将自己的器官和组织移植到另一个人身上。在生命维持系统的帮助下,他的身体可能仍在运转,但他和收集他器官的医务人员一致认为,他的人格随着脑死亡而终结。
在生与死的问题之外,还有一个非人类能否成为人的问题。例如,一些研究海豚和猿类的研究人员认为,这些动物应该被当作人来对待。如果一只猿猴用手语来争取更多的权利,或者在道德测试中比人类得分更高,这就足够有力了吗?相反的观点是,只有人类才能成为人。一个完全发展的,有意识的,有自我意识的猿可能有“猿的人格”,但对许多人来说,争论动物的人格状态是一种延伸。
在这一点上,争论各方对“人”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,但这个问题对我们作为一个社会的行为方式至关重要。18新利最新登入当我们将人类分为“人”和“非人”时,我们就为优生学和奴隶制等做法打开了大门。所以,虽然人类还没有解决“人是什么”这个问题,但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帮助指导我们的伦理道德。
广告